当前位置:首页 > SEO经验分享 > 正文
已解决

银行多渠道忙补血,补充资本背后有何隐情?

来自网友在路上 1080提问 提问时间:2025-05-03 19:06:16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0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银行多渠道忙补血,补充资本背后有何隐情?

中国银行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数据近年来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持续补充资本的压力显而易见。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资本补充挑战。

光大银行首席银行业分析。本资充补具师王一峰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密集发行资本工具补充资本。

业内人。势趋充补本士普遍认为,上市银行的可转债转股率低,银行业或将延续近年来的资本补充趋势。

自2018年开年以来,银行“补血”的方式层出不穷,包括IPO、可转债、定增、优先股、二级资本债、资本补充债券等创新工具。这些手段的背后,是银行在“拼资本”时代下的无奈之举。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绝大部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能够达标,但内源资本补充仍显不足,多数外部资本补充工具较为单一。业内人士分析,去年以来的银行“补血”潮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监管要求。

根据该办法,到2018年底前,除系统重要性银行以外,其他银行资本充足率应在2018年底达到10%。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银行业密集“补血”潮,进入2019年后愈加汹涌。

平安银行在1月16日公布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宣布启动260亿元可转债发行事项;银保监会中国银行在1月17日获批发行不超过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九江银行在1月18日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境外优先股总数不超过1亿股,发行总金额不超过等值人民币100亿元。

银行“补血”忙,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资本充足率约束。在严监管形势下,不少商业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下滑甚至不良率攀升的情况。年报显示,自2016年起,中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等3项数据呈逐年下滑态势,持续补充资本压力明显。

另有一些银行“补血”,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考量。以九江银行为例,该行在去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大增32%,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52%,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数据也在安全线以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九江银行发行境外优先股,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补充资本。

“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现在有些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还好,但一级资本压力仍比较大。他提示说,考虑到对二级市场的影响,一些银行选择发行优先股来补充资本,因为优先股是定向发行,对二级市场影响比较小。但是,优先股上市后,银行得拿出“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普通股股东会面临可分配税后利润减少的风险。

99%的人还看了